当初装修那会儿,岩板餐桌火得不行,谁家不用它好像就落伍了。
看着商场里那些光滑的桌面,石纹的质感,配上金属细腿,摆在样板间里简直高级到发光。
销售夸得天花乱坠:耐刮、耐高温,污渍一抹就干净,连热锅都能直接往上放。
谁听了不心动?
我也没多想,跟着潮流就搬回了家。
头几个月确实挺美,朋友来了都夸好看,收拾起来也省事儿,油点子一抹就溜光。
可日子长了,问题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。
最头疼的是它的“玻璃心”。那天孩子玩闹,玩具车轻轻磕到桌角,“啪嗒”一声,缺了个小口子。上网一搜,满屏都是类似遭遇,进口的、国产的,贵的便宜的,全逃不过边角崩裂的命运。有人说能修,试了修补剂,结果像块难看的疤,越看越别扭。更扎心的是噪音,碗碟一放上去,“刺啦”“哐当”响个不停,晚上吃饭跟开交响乐似的。
冬天就更受罪,胳膊肘一碰桌面,冰凉刺骨,家里老人端碗热汤都得垫块布,哪还有半点温馨?
市场水太深也是个坑。
岩板听着高大上,其实就是特种瓷砖,可没几个人分得清真假。
好些商家把普通大板当岩板卖,硬度不够,没几天就划痕累累。
掏了大几千甚至上万,结果买个“瓷砖”回家,冤不冤?
这种憋屈,谁经历谁知道。
渐渐地,饭桌成了负担,每次摆碗筷都小心翼翼,生怕又碰出个豁口。
忍了两年,终于换回实木餐桌。
第一感觉是暖和!
木头的温润从指尖透上来,碗碟放上去“笃笃”轻响,终于不用提心吊胆。
孩子不小心划了道印子,拿核桃蹭两下就淡了;烫出白印,抹点木蜡油就能救回来。
实木像老伙计,越用越顺眼,纹理里沉淀着生活的痕迹。
谁说这不比冷冰冰的岩板更像家的模样?
当然,实木也有脾气。
得防着烫伤开裂,定期保养麻烦点。
可这些都能补救,真出了问题,打磨翻新还能重生。
哪像岩板,碎了就只能换,花大钱买教训。
现在才明白,餐桌是过日子用的,不是摆着看的展品。
岩板适合追求极简的年轻家庭,但普通人家柴米油盐,实木的包容更贴心。
看着木纹在灯光下泛暖,心里踏实多了。
谁不想吃饭时放松点,而不是听着噪音担心桌面裂开?
说到底,家就该有温度,不是冷冰冰的样板间。
辉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